>>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3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要闻
谱写宁夏法治文化建设新篇章
2024-04-01 15:30:12   
2024-04-01 15:30:12    来源:宁夏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中国法治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法治故事对法治中国建设意义重大。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使法治建设深入人心,挖掘、传播法治建设进程中的法治故事,聚焦“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讲好宁夏法治故事,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参与感和获得感,让宁夏法治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添砖加瓦。

  聚焦历史上的法治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法治故事是法治文化的组成部分,讲述好历史上的法治故事,是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之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商鞅“立木为信”、狄仁杰“法当有常”的劝诫,包拯“包青天”秉公执法、公孙仪“嗜鱼拒馈”等历史故事,对当代信用体系的建设、法的稳定性、官德修养等均具有现实启示意义。把宁夏红色法治故事挖掘、展示出来,尤其是在陕甘宁边区发生的展现红色法治基因的故事,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其当代法律价值。把经过历史熏陶、洗礼、沉淀的法治故事再输出,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聚焦人民群众的法治故事,发出基层法治“心”声。挖掘好身边的、群众的法治故事,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要站在人民群众视角全面、立体、真实展现法治宁夏“群众篇”。围绕人民群众守法、尊法、学法等内容,从购物、餐饮、居住、交通等日常生活中寻找,广泛动员开展身边的法治故事征集活动,立法、司法、执法相关部门推荐履职中发现的法治故事,畅通选用渠道,建立形成长效机制。多关注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善于发现听取基层法治“心”声,汲取推动法治建设的力量,推动形成法治社会氛围。

  聚焦搭好法治故事讲台,打造法治宣传阵地。建好有形阵地,在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展区、法治教育基地、法治广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街、房屋墙体等建设中,融入“史”“典”“案”的法治故事,用故事吸引人民群众驻足。谋好有声阵地,通过创编法治为主题的小品、相声、快板等文艺作品,法治电影惠民工程,精准化丰富群众法治文化生活。用好流动阵地,在法治集市、公交视频、法治宣讲中,让法以图文对话、案例、短剧等方式“活”起来、“动”起来,把枯燥的法律法规,用故事讲清楚说明白,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守好传统阵地,加强报纸、短信、宣传栏中对法治故事采编选用,在法治宣讲进社区、企业、学校等活动中,多以故事为载体,传播法治知识。

  聚焦上好法治故事“网课”,掌握宣传流量密码。顺应法治新媒体时代,把传播法治故事的形式“潮”起来,引导群众主动围观,形成传播流量。官方法治宣传,主要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网站发布相关信息实现,虽然在网络公开,但关注“两微一端”的人员数量有限,受众范围有限,表现形式单一,传播体验感不足,无法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融媒体和碎片化阅读时代,短视频终端被大众所青睐,要加强法治故事短视频、动漫的制作和推广,把案例情景再现。学会“蹭”热点流量,如有物业、家庭、合同纠纷上热搜,就讲《民法典》相关内容的故事,电诈类刑事案件频发,则编导电诈故事等。把握关键时间点,节假日可以在网上推出消费者保护、旅游出行等法治故事,12·4国家宪法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禁毒日等推选专题故事等,把“网课”上好。

  聚焦选优法治故事讲述人,奏响法治故事最强音。谁来当法治宣传的“主播”,讲好法治故事?《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要健全普法责任制,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法律服务队伍、媒体公益普法、普法志愿者队伍等均为普法主体。执法部门践行“谁执法谁普法”,履行好普法责任,积极开展选树“平安宁夏”“全区政法英模和百名先进典型”“宁夏法治人物”等执法办案优秀典型,支持律师、法律明白人等开展普法,传播法治正能量。选好普法宣讲队伍,通过开展法治宣讲课程,讲好他人的法治故事,让听众汲取法律知识。选好编剧、选对主角、讲好故事。流量主播式,普法故事作为素材穿插短视频剧情;跨界合作式,官民合作拍摄,普法故事都来演;素人参与式,普法短剧本色出演,让亲历者现身说法,做好警示教育;开展法治话题随机采访,主打真实,引发情感共鸣和思考。调动多元主体参与讲好法治故事,构建大普法格局。     

  (执笔:徐荣)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邹炜新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